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Haotian | CryptoInsight
独立研究员| Advisor @ambergroup_io | 特约研究员 @IOSGVC| 硬核科普 | Previously:@peckshield | DMs for Collab| 社群只对Substack订阅会员开放
什么? BTC、ETH 还在高位,10.11不算是312级别的黑天鹅?
可以肯定的说,BTC、ETH、以及未来的SOL等有ETF通道的都已经归属为“美股资产”了。
这类资产从散户投资“炒作标的“”进化为了“机构配置资产”,华尔街、上市公司、ETF的资金体量和配置逻辑早已不同往日。
但看看真正的山寨币市场,ATOM、IOTX、SOLV、DYDX等暴跌90%以上甚至归零。真的,这种惨烈程度比当初的312还要凶残,有过之而不及。
大环境真是彻底变了,连“黑天鹅”出现的方式也变了,所以接下来“东山再起”的路子该怎么走?

Haotian | CryptoInsight2025年5月26日
刚刚和几个圈内大佬聊完,大家都在讨论同一件事...
"四年一个周期"这套理论,彻底过时了!
如果你还在Hold住暴富,还在幻想"牛市十倍百倍的躺赢机会",可能已被市场完全抛弃了。Why?
因为聪明钱早就发现了一个秘密:现在的Crypto已不适用一套打法,而是4个完全不同的玩法周期在同时运行🧵:
每个玩法周期的节奏、玩法、赚钱逻辑都完全不一样。
——比特币超级周期:散户出局,十年慢牛或成定局
传统减半周期的"剧本"?彻底失效了!BTC已经从"炒作标的"进化成"机构配置资产",华尔街、上市公司、ETF的资金体量和配置逻辑,完全不是散户那套"牛熊切换"的玩法。
关键变化在哪?散户筹码正在大规模交出,而以MicroStrategy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在疯狂进场。这种筹码结构的根本性重构,正在重新定义BTC的价格发现机制和波动特征。
散户面对的是什么?"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双重挤压。机构可以承受3-5年的持有周期来等待BTC的长期价值实现,而散户呢?显然不可能有这种耐心和资金布局实力。
在我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个持续十年以上的BTC超级慢牛。年化收益率稳定在20-30%区间,但日内波动性显著降低,更像是一只稳健增长的科技股。至于BTC的价格上限会达到多少?以现在散户的视角去看,甚至都很难预测。
——MEME注意力短波周期:从贫民窟乐园到专业割韭菜场
MEME长牛论其实也成立,在技术叙事表现力空窗期,MEME叙事始终会配合情绪、资金和注意力的节拍来填补市场的"无聊真空"。
MEME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即时满足"的投机载体。不需要白皮书、不需要技术验证、不需要路线图,只需要一个能让人会心一笑或者产生共鸣的符号就够了。从猫狗文化到政治MEME,从AI概念包装到社区IP孵化,MEME已经进化成了一套完整的"情绪变现"产业链。
要命的是,MEME的"短平快"特性让它成了市场情绪的晴雨表和资金的蓄水池。资金充沛时,MEME成为热钱的首选试验场;资金紧缺时,MEME又变成了最后的投机避风港。
但是,现实很残酷,MEME市场正在从"草根狂欢"进化为"专业竞技"。普通散户想要在这种高频轮动中获利的难度正在指数级上升。
P小将枯坐铸就传奇的故事可能会越来越少,工作室、科学家、大户的入场,会让这个曾经的"贫民窟乐园"内卷到不行。
——技术叙事跃进式长周期:死亡谷抄底,3年10倍起步?
技术叙事消失了?不存在的。真正有技术门槛的创新,比如Layer2扩容、ZK技术、AI infra等,这些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Build时间才能看到实际效果。这类项目遵循的是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 Hype Cycle),而不是资本市场的情绪周期——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的时间错位。
技术叙事之所以被市场诟病,完全在于当项目还处于概念阶段时就给出过高估值,然后在技术真正开始落地的"死亡谷"阶段反而出现价值低估。这决定了,技术项目的价值释放呈现非线性的跃进式特征。
对于有耐心和技术判断力的投资者来说,在"死亡谷"阶段布局真正有价值的技术项目,可能是获得超额回报的最佳策略。但前提是,你得能忍受漫长的等待期和市场煎熬,以及潜在的冷嘲热讽。
——创新小热点短促周期:1-3个月窗口期,酝酿主升浪大叙事
在主线技术叙事形成前,各种小叙事快速轮动,从RWA到DePIN,从AI Agent到AI Infra(MCP+A2A),每个小热点可能只有1-3个月的窗口期。
这种叙事碎片化和高频轮动反映了当前市场注意力稀缺性和资金寻租效率的双重约束。
其实,不难发现典型的小叙事周期遵循六阶段模型:"概念验证→资金试探→舆论放大→FOMO入场→估值透支→资金撤离"。想在这种模式中获利?
关键是要在"概念验证"到"资金试探"阶段进入,在"FOMO入场"高峰时退出。
小叙事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注意力资源的零和博弈。但叙事之间存在技术关联性和概念递进关系。比如,AI Infra中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协议和A2A(Agent-to-Agent)交互标准,实际上是对AI Agent叙事的技术底层重构。若后续叙事能延续前热点,形成系统性的升级联动,并在联动过程中真正沉淀出可持续的价值闭环。很可能就会诞生一个有主升浪级别类似DeFi Summer的超级大叙事。
从现有的小叙事格局来看,AI基础设施层面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MCP协议、A2A通信标准、分布式算力、推理、数据网络等底层技术如果能够有机整合,确实有潜力构建出一个类似"AI Summer"的超级叙事。
以上。
总的来说,认清楚这四种并行玩法周期的本质,才能在各自的节奏中找到合适的策略。毋庸置疑,单一的"四年一轮回"思维已经完全跟不上现在市场的复杂性了。
适应“多玩法周期并行”的新常态,或许才是在这轮牛市中真正获利的关键所在。

60.07K
你已经很努力了! @solana :
过去半年你锁定Internet capital Markets(互联网资本市场),做了一系列的前瞻性技术和市场布局,包括:
1)Alpenglow升级,将TPS提升至10万级,交易速率提升到100-150ms亚秒级,且实现了过去投票占交易带宽、费率市场受MEV影响的关键症结,打开了性能局限;
2)Firedancer客户端升级,通过多客户端架构提升网络稳定性和去中心化程度,总算要冲破一直被禁锢的“中心化”牢笼了;
3)DATs(Digital Assets Treasury),由Multicoin、Jump、Galaxy三大机构联合组局 $FORD ,搞起了SOL版本微策略飞轮,买入了15.8亿美元SOL,在SOL ETF审批通过的前夜,打通了机构资本涌入的管道;
4)美股代币化Tokenization工具,Galaxy将 $GLXY 股票部署到Solana,此外, @xStocksFi 提供60+美股和ETF代币化交易,紧握RWA,融合TradFi的前沿,Solana的美股代币化整体交易量增长速度飞快;
……
你做的都很好,只是需要换一种思维。像他一样 @binance

Solana10月8日 10:33
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升级互联网金融 😉
34.56K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