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今天的心理問題有多少只是醫學成功的副作用。 在大多數歷史中,生存是由生理選擇壓力定義的:感染、饑荒、受傷。生存需要奮鬥。意義不過是努力活到下個月。 然後醫學工業化了。抗生素、疫苗、手術和影像學。曾經是死刑的問題變得可以解決。生存延長,舒適隨之而來。 但一旦身體不再是主要問題,心靈就成為了前線。 隨著外部威脅被壓制,人們發明了內部威脅。自我施加的障礙。身份崩潰、精神病。源於豐富而非匱乏的生活方式病理。大腦被設計來對抗掠食者和饑荒,現在卻將無聊、地位焦慮和多巴胺失調視為生存威脅。 進步孕育舒適。舒適孕育脆弱。脆弱孕育病理。 醫學可以消滅外部敵人,但無法填補它所暴露的空虛。這是宗教的功能,給予痛苦以意義。但我們殺死了上帝。 因此,空虛擴散。豐富變成了神經症。 而既然生活就是痛苦,我們只是設計了新的痛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