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用反轉形態,不是去背什麼雙底、頭肩頂長啥樣,而是看價格在關鍵位怎麼動。 關鍵就兩個問題:這個位置能不能守住?接下來有沒有人願意接? 比如一波下跌快結束的時候,價格反覆打到一個低點,但每次都沒破下去,越打反彈越快,K線實體變小、下影線開始變長,成交量也在縮,這時候就說明下面有買盤撐著。 但這只是苗頭,不是確切的進場點。什麼時候能進?等它反彈上去,突破之前那個反彈高點,也就是形態裡的頸線。而且那一下要放量,最好成交量是過去平均的1.5倍以上。這才是個真正能動手的位置。 反過來看頂部。很多人盯著價格在高位橫著,一衝不上去就急著做空,但你得看細節:是不是每次反彈都彈得比上次弱?是不是成交量越來越小?是不是已經沒人再願意往上買了? 如果這些都出現了,那就說明這位置要出問題了。等它跌破頸線,而且是帶量跌破,就差不多可以確認:上面那波漲勢已經結束了。 所以你看,重點根本不在圖形,而是看這些關鍵位置上,多空誰還有力、誰已經開始撤。 如果還在僵持,動作小、沒量,那就繼續看.如果某一方突然發力突破了,帶著量衝出來,那就是信號。 這時候進場,其實止損也很好設,直接設在頸線另一側,留一點波動空間。形態確認的時候是入場機會,但結構還在的時候,就是止損參照,兩邊都清楚。 別把反轉當成圖形判斷,而要把它當成一次關鍵位置上的反應測試。破不破、有沒有量、有沒有跟進,那才是你該不該出手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