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K線,先定位置。它是在趨勢的延續中,還是關鍵支撐/阻力附近? 這是所有解讀的前提。位置不同,同樣的形態可能完全相反的意義。 確定位置後,再看影線與實體。長下影多出現在低位承接,長上影則常見於高位拋壓; 但如果出現在中途震盪區,就可能只是日內波動,並不具備反轉價值。 實體大小補充了力度的判斷—大實體配合突破說明力量集中,小實體伴隨長影則意味著猶豫。 最後結合週期衡量信號的分量。 日線級別的反轉K線能改變趨勢預期,5分鐘級別的相同形態更適合做短線的進出場。 位置、形態、週期,這三者缺一不可。
42.9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