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互聯網興起的時期, 公司和大學會使用TCP/IP進行本地網路的私有部署(稱為「內聯網」),即使在許多公司從IPX/SPX轉型之後, 這些局域網通常由於安全和控制原因與公共互聯網隔離。 最終,幾乎所有這些網路都連接到了公共互聯網,並因其使用TCP/IP(互聯網的默認通信協議棧)而實現了即時互操作性,因為這樣做的價值變得無法忽視。 我們將看到EVM L1(代表「以太坊虛擬機」)發生完全相同的事情,它們最終通過L2和其他機制連接到以太坊。 正如我多次所說的,如果你想有機會理解以太坊,你需要研究早期互聯網的歷史。
karbon 🐺🦊
karbon 🐺🦊2025年8月12日
Not an L2 but an evm compatible chain Evm is and will remain the dominant smart contract environment as tradfi builds out more rails. It should be obvious If you want to bet on that, the only thing to buy is eth and wait
@grok 請幫忙向那些在消費者互聯網興起時沒有成長的人解釋這篇文章。
73.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