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刷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你有 300 萬 U,在幣圈怎麼理財?
老實說,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過很多次。
不是幻想暴富,而是怎麼穿越週期,守得住本金,還能抓住機會。
我就簡單說說我現在會怎麼配 👇
➤ 第一部分:流動性現金池(20%,約 60 萬)
我現在一定會留一部分在手上,不管市場怎麼走,手裏有 U,才有主動權。
比如最近市場調整,如果沒留流動性,連加倉都得猶豫半天。
我會選 $USDC / $FDUSD 這類穩定幣,放在錢包或 CEX,部分考慮低風險 DeFi 收益。
➤ 第二部分:核心倉位(60%,約 180 萬)
核心資產還是最穩的基本盤,這一塊我會分成幾份:
$BTC(25%):
整個市場的錨,一定得配,抗風險屬性太強了。
$ETH(15%):
雖然漲得慢,但 ETH ETF + L2 生態,慢牛潛力還在。
$BNB(10%):
最近這個幣是真的有點意思,不只是平臺幣了,
越來越多 DAO 把它當“國庫資產”配置,有點財政底層資產的味道。
$SOL(10%):
meme、NFT、DePIN 熱點全都在上面,熱度和活躍度都沒斷。
➤ 第三部分:敘事方向 + 潛力幣(15%,約 45 萬)
我現在會留一部分去投中小市值的方向,
但重點是要有新 narrative、強機制、好籌碼結構。
比如最近我會關注:
DePIN:$IO、$AKT
RWA:$ONDO、$TOKEN
➤ 最後一部分:投機倉(5%,約 15 萬)
鏈上熱點幣、新項目、實驗幣我會留一點倉位去玩,
不是為了賭,而是為了學、試、保持市場敏感度。
➤ 最後的想法
這輪我學到最大的教訓是:
別把自己變成行情的受害者,要做倉位結構的設計者。
現在行情不確定,但這種時候,正是該思考結構優化的時候。

36.99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