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OpenAI 公布的这份「Token 消耗大户名单」,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您说,它就是一张2025 #AI 赚钱路线的藏宝图,尤其在中国市场去复刻这样的公司逻辑,往往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和点子! 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 #AI 投资机会的投资者,看完那份名单,脑子都开始热血沸腾和蠢蠢欲动了,假如我年轻5岁,肯定拉着一帮斗志昂扬的小伙伴,开始创业了,这份名单讲的不是技术,而是在讲“#AI 应用场景下,谁在真赚钱”。 🧭 这份榜单其实暴露了两个核心赚钱规律,我看完之后,总结出两个非常本质的方向: 1️⃣ 「挖路口」:谁占据了用户的高频入口,谁就能吃到最大的流量红利 这点其实跟当年互联网的逻辑一模一样。我们回想一下,当年的百度是因为占了搜索入口,微信占了社交入口,淘宝占了消费入口。现在的 #AI 也是一样——谁离用户的“工作流”最近,谁就最有机会变现。 比如: Salesforce + 邮件助手,粘住了企业销售流程; Indeed 的招聘 AI,卡在 HR 招聘的高频场景; Browser Sidebar AI(比如 Monica、Perplexity 插件),直接嵌在用户浏览器里; OpenRoot 做开发者模型中枢,把自己焊死在工程师日常环境; PlayCity 这种对话式搜索引擎,直接替代了原有信息检索方式。 这些项目本质上做的是一件事:变成工作流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工具。#AI 不再是「我需要时打开它」,而是「我不打开它就干不了活」。这就是路口逻辑。#AI 离浏览器、CRM、开发者工具越近,就越容易变成“水管上的龙头”。 2️⃣ 「造闭环」:能完成任务的 #AI,才配收钱 第二个规律,是今年尤其明显的趋势——光会聊天的 #AI,不值钱。能闭环的 #AI,才值钱。 什么意思?像 ChatGPT、Claude、Gemini 这些通用聊天模型,虽然大家都在用,但很难直接收费。 但榜单上的大户,比如: Harvey(法律 AI),帮律师审合同、写文书; David AI(AI 顾问),能直接执行复杂决策; Jasper(AI 营销团队),已经能组建多代理协作,分工打电话、写文案、调研; Shopify Sidekick,能把自然语言指令直接转成代码,自动生成店铺页面、更新商品、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