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深入探討:中國的工業實力與內部政策
大約六個月前,在與兩位正在為美國電動車電池材料和稀土建立供應鏈的首席執行官共進了一頓開眼界的晚餐後,我在X上發表了以下內容:
「擊敗中國的困難不在於關稅,而在於重商主義。中國在全球經濟的關鍵部分擁有1-2個『國家冠軍』。」
隨著進一步的研究,我想擴展中國的工業運作手冊。
北京並不僅僅是選擇「國家冠軍」並以無限資本支持他們。這樣做效率極低——蘇聯曾嘗試過,總體來說失敗了。
現代中國的國家支持模式與蘇聯的區別之一在於去中心化。
北京將某個行業指定為「國家優先」。然後指示其31個省政府通過支持300多個地級市政府來培育該行業。這300多個地級市政府彼此競爭,可以想像成一場全國性比賽。
一個形象但不完美的類比是將地級市政府想像成國家指導的風險投資公司。他們投入大量資本,支持的大多數公司都失敗,但也會出現一些贏家。
這種比賽式的競爭產生了一些國家冠軍(如比亞迪),但也產生了問題重重的產能過剩。

在財政上,中國的大量投資反映在其債務對GDP的比率上。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的政府債務為96.3%。
但這個「官方」數字並未考慮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s)的巨大債務,這些工具為了資助基礎設施和工業項目而進行預算外借款。它也排除了國有企業的大量債務和家庭日益增加的負債。
綜合來看,這些影子義務使中國的債務負擔遠遠超過政府數字所顯示的水平。

同時,中國擁有相當可觀的資產:
該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交通網絡之一、最繁忙的港口、製造能力、高壓輸電線和數字基礎設施。
它在2024年建造的太陽能發電能力超過了美國的總和。
從2018年到2023年,中國每人增加的機器人數量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
這只是中國所擁有的優勢的一個簡短列表。
然而,有幾個巨大的力量正在拉低它(人口結構和資本外流僅僅是其中幾個)。
那麼,一個曾以廉價玩具和紡織品聞名的國家是如何躍升到電動車、太陽能和人工智慧的領域?
中國能否在不斷增加的債務、人口結構和政治集中化的壓力下持續增長?
中國協調一致的科技發展方式與西方市場驅動的競爭相比如何?
這些是我想要探討和回答的宏觀問題,內容將在我們的168頁《與我學習》的中國深度報告中呈現。

115.68K
熱門
排行
收藏